我校化学学科在光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5-06   浏览次数:255

近日,我校化学学科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 Funct. Mater.上发表题为“Novel Lead-Free Stable Fluorite Nanocryst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Light-Emitting Diodes”的重要研究成果,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2022级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一涵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杨骋教授为论文共同一作,吴红娥副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刘芸教授为通讯作者。

团队成员采用水热法首次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氟化物KEu4F13纳米晶材料,通过高分辨率、同步辐射以及XRD数据的详细分析,结合GSAS-II计算确定其晶体结构为立方萤石结构。该纳米晶材料展现出卓越的光学特性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在350550 nm的多波长光激发下,呈现出强烈的红光发射特性。当温度升高至200 ℃时,光致发光相对强度仍能保持在20 ℃时的72%,表明其具有卓越的热稳定性。基于该发光材料,团队成功地在紫外发光芯片(λ ≈ 400 nm)上组装了红光LED器件,并展现了巨大的光电应用潜力。该结果不仅为红光发光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高效稳定的光电器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关进展是我校化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也是学校博士立项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关工作得到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与创新计划项目及安徽工程大学人才培育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6474

 

/图:谭光灿    编辑:陈琪    审核:徐大勇、王宗乾